大秦帝国·第六部 帝国烽烟


内容简介

大秦帝国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帝国,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。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其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,秦帝国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。

《大秦帝国》是一部描述秦兴亡生灭过程的长卷历史小说。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际,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,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。但她只有十五年生命,像流星一闪,轰鸣而逝。这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中,隐藏了难以计数的神奇故事以及伟人名士的悲欢离合。他们以或纤细、或壮美、或正气、或邪恶、或英雄、或平庸的个人命运奏成了这部历史交响乐。帝国所编织的社会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传统,今天仍然规范着我们的生活,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。

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,包容裹挟了那个时代的刚健质朴、创新求实精神。她崇尚法制、彻底变革、努力建设、统一政令,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,才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帝国革命,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,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,使中国农业文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。

在这部堪称鸿篇巨制的艺术佳构中,作家力图艺术地再现,在礼崩乐坏,群雄逐鹿的战国末年,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,从秦孝公开始,筚路蓝缕,变法图强,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,最终扫六合而一统天下的艰辛悲壮历程。

仅展示书籍的对应目录,无法点击阅读,请购买正版图书阅读,感谢您的光顾.

书籍目录(共有 47 章节)

  • 1 , 第六部 帝国烽烟 楔子
  • 2 , 第一章 权相变异 一、南望咸阳 一代名将欲哭无泪
  • 3 , 第一章 权相变异 二、赵高看见了一丝神异的缝隙
  • 4 , 第一章 权相变异 三、残诏断句 李斯的勃勃雄心燃烧起来了
  • 5 , 第一章 权相变异 四、眩晕的胡亥在甘泉宫山林不知所以
  • 6 , 第一章 权相变异 五、李斯开始了别出心裁的才具施展
  • 7 , 第二章 栋梁摧折 一、三头合谋 李斯笔下流出了始皇帝诏书
  • 8 , 第二章 栋梁摧折 二、长城魂魄去矣 何堪君道之国殇
  • 9 , 第二章 栋梁摧折 三、连番惊雷震撼汹汹天下之口失语了
  • 10 , 第二章 栋梁摧折 四、李赵胡各谋帝国法政离奇地变异
  • 11 , 第二章 栋梁摧折 五、礼极致隆 大象其生 始皇帝葬礼冠绝古今
  • 12 , 第二章 栋梁摧折 六、天下孜孜以求的二世新政泡沫般飘散了
  • 13 , 第三章 杀戮风暴 一、灭大臣而远骨肉 亘古未闻的政变方略
  • 14 , 第三章 杀戮风暴 二、蒙恬蒙毅血溅两狱 蒙氏勋族大离散
  • 15 , 第三章 杀戮风暴 三、杀戮骨肉 根基雄强的嬴氏皇族开始了秘密逃亡
  • 16 , 第三章 杀戮风暴 四、三公九卿尽零落 李斯想哭都没有眼泪了
  • 17 , 第四章 暴乱潮水 一、大泽乡惊雷撼动天下
  • 18 , 第四章 暴乱潮水 二、芒砀山逃亡者在刘邦率领下起事了
  • 19 , 第四章 暴乱潮水 三、江东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复辟旗号
  • 20 , 第四章 暴乱潮水 四、背叛迭起六国 老世族鼓起了复辟恶潮
  • 21 , 第四章 暴乱潮水 五、陈胜死而张楚亡 农民反秦浪潮迅速溃散了
  • 22 , 第四章 暴乱潮水 六、弥散的反秦势力聚合生成了新的复辟轴心
  • 23 , 第四章 暴乱潮水 七、项梁战死定陶 复辟恶潮骤然颓势
  • 24 , 第五章 残政如血 一、赵高给胡亥谋划的圣君之道
  • 25 , 第五章 残政如血 二、逢迎反击皆无处着力 李斯终归落入了低劣圈套
  • 26 , 第五章 残政如血 三、饱受蹂躏的李斯终于走完了晦暗的末路
  • 27 , 第五章 残政如血 四、赵高野心昭彰 胡亥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结局
  • 28 , 第六章 秦军悲歌 一、以快制变 老将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
  • 29 , 第六章 秦军悲歌 二、多头并立的楚军楚政
  • 30 , 第六章 秦军悲歌 三、河北危局 天下复辟者面临绝境
  • 31 , 第六章 秦军悲歌 四、秦赵楚大势各异 项羽军杀将暴起
  • 32 , 第六章 秦军悲歌 五、各具内忧 章邯刑徒军与王离九原军
  • 33 , 第六章 秦军悲歌 六、巨鹿大血战 秦军的最后悲歌
  • 34 , 第七章 帝国烽烟 一、天地莫测 赵高的皇帝梦终作泡影
  • 35 , 第七章 帝国烽烟 二、帝国回光 最后秦王的政变除恶
  • 36 , 第七章 帝国烽烟 三、轵道亭外的素车白马
  • 37 , 第七章 帝国烽烟 四、烽烟废墟 帝都咸阳大火三月不灭
  • 38 , 祭秦论 祭秦论 原生文明的永恒光焰
  • 39 , 祭秦论 一、暴秦说 秦末复辟势力的历史谎言
  • 40 , 祭秦论 二、历史实践与历史意识的最初分裂
  • 41 , 祭秦论 三、历史烟雾的久远弥散
  • 42 , 祭秦论 四、认知中国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
  • 43 , 祭秦论 五、走出暴秦说误区 秦帝国徭役赋税之历史分析
  • 44 , 祭秦论 六、走出暴秦说误区 秦帝国法治状况之历史分析
  • 45 , 祭秦论 七、走出暴秦说误区 秦帝国专制说之历史分析
  • 46 , 祭秦论 八、秦帝国骤然灭亡的两个最重大原因
  • 47 , 跋 无极之外,复无极也 跋 无极之外,复无极也